深麦咨询
内容阅读

请珍惜这个前浪与后浪相互交织的数字时代(我读《数字原生》)

1
发表时间:2024-07-26 15:56作者:马学海

读技术类图书,我一般都是选读不会通读。但这次出现了一个例外,开卷后竟然沉浸其中,从头至尾看完了。这本书就是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的《数字原生》。

图片

最初我只是想在书里查阅一些有助于理解数据、软件、大模型之间关系和应用发展趋势的内容,结果不仅达到了目的,还超出了预期。

和同类相比,这部著作的特色非常明显,我梳理出以下三条。

第一,主线非常明晰,贯穿始终,逻辑和论证完整度非常好,一气呵成。

把“数字原生”讲透,是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。

书中开门见山,前言第一句就是:“本书的逻辑起点有:第一,数字化转型的终点是数字原生;第二,数字化转型的主导力量是数字移民,而数字原生的主导力量只能是数字原生代;第三,数字原生代现在已经长大了。

以这一论断为主线,书中将数字原生分为“数字原生思维”和“数字原生应用”两个层面,用12章近20万字的篇幅,一步步一环环完整阐述了数字技术的演变、产业应用、模式转型,以及文化延展。

在这本书里,你能见到当下所有的技术关键词和热词,但又显然不是为了堆砌知识点,所以不会觉得散乱。

探讨技术转型的书很多,内容难免重叠,总会遇到熟悉的桥段,但阅读中并未感觉到拼凑的痕迹。

在形式上,每章后面有个“小结”,以清单的方式汇总内容干货,这是个相当贴心的设计。小结的后面,还有一小段延伸的文字,用简单几句话引出下一章,有种“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”的感觉,使全书更加浑然一体。

第二,以全景分析的方法来阐述规律和趋势,并提供了洞察技术底层和产业真相的思维方法和思考框架。

只提供技术知识的书会很快过时,好在这本书提供了方法和框架,而且是在全景式的分析追溯之中展开讨论,使读者很容易理解其内涵。

如前所述,我最想看到的是剖析数据、软件、AI相互关系的内容,书中都有专门章节,很精彩。何所长在其个人公号“何所思”里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。结合这些解读以及原书内容,我在笔记里做了几个汇总表,比如下面这个。

表1:资产视角的数据、软件和模型图片

再比如,讲到编程的演进,传统的“程序=算法+数据结构”的经典公式被做了如下调整,以此对比统编程和AI编程的区别,一目了然:

图片

第三,兼具理论价值和产业应用参考价值,可以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应。

书的后面几章专门讲了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原生信任数字原生经济,以及技术周期等,这些论述对我们建立产业洞察非常有用。

按书中定义,“数字原生企业(DNE)指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原生经济的背景下,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,以数字技术和数字思维为核心竞争力,以快速业务创新和灵活市场响应为导向的企业。”

图片

用这个框架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反思当下的企业转型。

***

年(2023年)9月中旬,在由中国信通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“2023数字化转型发展大会暨首届数字原生大会”上,这本书有个发布仪式。当时我在线上听了何所长的报告,感觉其语言平易,风格幽默,常常一针见血,很有意思。

这种趣味性在书中也能碰到。例如,全书正文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:成年后的技术,大多会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。今天的互联网,已经活成了它曾经反对的模样。”再如后记中的一句:任何可信的预言都是错的,任何正确的预言都没人相信。

图片

图片

***

过去的几天,我被这本书牢牢抓住。掩卷之余,我在想,除了内容上的启发,为什么这本书还让我感到了些许亲切呢?

可能是因为本人也属于亲历着国内数字化转型全过程的这一代“前浪”吧。我的孩子是“后浪”,但他也会变成明日的前浪。如书中所言,“技术即环境,转型为适应”,只有不断学习,持续实践,才会让自己不至于早早地死在沙滩上,再凭借多年积累的深度和广度,就可以和后浪共舞了。

最后提一下,这本书前不久已在“微信读书”上架,不想买纸书的朋友,可以在"微信读书"里看。(直达二维码见下)

图片


分享到: